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挖地歌 》

  申报项目代码:04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项目类别:           民间音乐                

申报项目名称:       《 挖地歌 》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主管部门: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

桂林市文化局印制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龙胜各族自治县龙胜镇平野村盖音山组

项目名称

民间音乐

申 报 者

杨光足

负 责 人

周艳红

通讯地址

龙胜县城东园路1号

邮   编

541700

电    话

0773-7513869

传   真

0773-7513869

电子信箱

Lsxwhj.2004@163.com

挖地歌是龙胜各族自治县当地汉族同胞劳动时唱的一种民间号子歌.

龙胜古称桑江,位于桂林市东北部,地处桂,湘边陲.东临资源,兴安,南接临桂,西与融安,三江为邻;北毗湖南城步;西北与湖南通道接壤,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越城岭从东北拖骊入境,向南起伏绵延,岭峻谷幽,群峰耸立,山清水秀。正是这层叠的大山和丰厚的山地植被养育了世代居住于此的汉族同胞。他们用勤劳和智慧,日出而做,日落而息的优良传统唱出了大山的劳动号子,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挖地歌》。

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山高林立,石多地少。居住有苗,瑶,侗,壮,汉五个民族。他们能歌善舞,相互来往和交流。在共同的劳动和生产当中促进了《挖地歌》的流传。在刀耕火种时代和大生产劳动中,人们在《挖地歌》的高亢,嘹亮的号子声和锣鼓声中,统一节奏挥刀舞锄,逢山开路,遇河搭桥,在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大山中,开辟出层层梯田,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民间音乐

代 码

     04

千百年来,在龙胜有汉族同胞居住的地方都流传有《挖地歌》。主要有龙胜镇的平野村界音山组,龙胜镇平野村的河边组等地方。新中国成立后,随着1958年—1961年大跃进时期大规模开荒造地活动的开展,《挖地歌》在瑶族,苗族居住的地方得到大力的推广和传承。

历史上并无文字记载。据平野村界音山组64岁的老人刘时恒口述:《挖地歌》应来源于秦始皇造长城时期。但无文字记载。但从其祖辈一直将其唱法口传至今。

主要有开工歌、高潮歌、收工歌;主要衬词为:呜~~啀~~喂;                      ;

演唱方式为子嗓子演唱,一人领唱,众人合唱;演唱内容有:打起锣鼓唱起歌啰!开山挖地震山河啰!,姑娘妹仔呦嗬,往前挪嘛呦嗬……

制品及作品等

相 关 器 具、

主要道具有:小鼓,铜锣。

社会传承:在劳动场地边劳动边自学而成。

口头传承:由老一辈演唱者在农闲时口头教唱。


三、项目论证

《挖地歌》有悠久的演唱历史,其主要特征如下:

1、挖地歌为无伴奏原生态唱法。

2、演唱技巧:全部演唱均用子嗓演唱,声音高亢明亮。

3、演唱方式:领唱唱主旋律,伴唱唱衬词,场面气势宏大,有力,可自由延长或缩短时间。

4、演唱语言:多用汉语新化话。

5、在劳动过程中,可使劳动者增加动作统一性,减少或解除劳动时的疲劳。

《挖地歌》传承至今有着悠久的历史,主要价值有以下三点:

1、历史价值:挖地歌是汉族同胞在日常生产生活中自然形成的优秀民族文化,反映出汉族同胞悠久的历史,是展示他们的聪明才智,勤劳与智慧的艺术结晶。

2、艺术价值:每一个优秀的民间艺术都是一笔宝贵的文化艺术财富,挖地歌那别具一格的无伴奏原生态唱法及有别于船夫号子歌的极其少见的开山号子歌,将在艺术的殿堂绽放出其独特的魅力。

3、经济价值:改革开放以来,文化与旅游的结合使民间艺术实现了自身的价值,如使《挖地歌》在旅游事业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将给当地的人们在生活中带来难以预见的经济价值。

1.在外来文化及现代观念的转变下《挖地歌》正与其他的一些优秀的民间艺术一样面临失传,消失的危险。

2、由于现在的农具及劳动思想的改变《挖地歌》已没有其发挥与展示的场地。不再有唱着号子歌开山挖岭的场面出现,使挖地歌真正处于无法传承的境地。

3、在外文化和新艺术载体的冲击下,年轻人不愿学习《挖地歌》的唱法,目前只有中、老年者能了解和演唱,已面临失传,后继无人的境地。

四、项目管理

组织名称

龙胜县文化局

责任人

周艳红

通讯地址

龙胜县城东园路1号

邮  编

541700

电    话

0773-7513869

传  真

0773-7513869

电子信箱

Lsxwhj.2004@163.com

1、收集整理了“挖地歌”的音像资料。

2、对传承人进行保护,给予一定的资金进行保护。

3、请专业人员对挖地歌进行研究,挖掘其价值。

五、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充分利用影像资料,完整保存“挖地歌”无伴奏原生态唱法、演唱技巧、演唱形式。

2、保护传承人,培养新的传承人。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7年

成立机构调查整理资料

建立档案

2008年

通过各种活动形式培养新的传承人

使原生态唱法、技巧、演唱方式提升发展

2009年至2011年以后

同上

同上

保障措施

投入一定资金。

保护传承人和培养新的传承人。

开展相关活动。

建立机制

成立“挖地歌”相关机构,落实专人负责全面挖掘整理。

依据说明

及   其

经费预算

预算4万元-8万元。

(培养新传承人20人,1.8万元;组织10名歌手进行全方位演唱,0.3万元;组织100人大型表演场面1万元;影像资料收集、整理、制作0.9万元。)

备注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邓馆长:07737512218
邮箱:9423403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