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代码: VIII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申 报 书
项目名称: 北壮服饰
项目类别: 传统技艺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主管部门: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印制
2012年 3 月 20日
一、项目简介
北壮,泛指广西北部的壮族。生活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境内的壮族常被看作是北壮的代表,其服饰即糅和其他壮族服饰元素又具有明显的北部壮族服饰特征,成为北壮服饰的典型代表。
北壮服饰的传承和发展区域主要集中在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乡的龙脊、金竹、平安等村寨。龙脊、平安两村壮族人口最多。
北壮服饰在广西壮族服饰中具有独特风格,朴素静美,儒雅大方。主要包括头巾、衣裙套装、衣裤套装及绣花鞋等。
北壮服饰分为古代装和现代装。随着岁月的流逝,如今古代北壮服饰已作为历史的记忆束之高阁而退出生活舞台。根据生活需要,北部壮族人民结合本民族的审美喜好重新确定衣装元素,从而使服饰素朴大方、儒雅端庄。
北壮服饰的盛装现在留存极少,为适应山地生活,现在服饰多为衣裤套装。
北壮服饰在广西壮族服饰中风格独特而具有代表性,表现了北壮民族朴素简约的审美诉求。
分布于龙脊梯田景区的北壮服饰文化与这里的民居建筑文化、石桥、石板路、古亭、古树、石刻碑碣等石制文化相得益彰,共同积淀成梯田景区深厚的文化内蕴,从而外化为龙脊梯田宝贵的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北壮服饰
属 地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法 人
蒙呈强
通讯地址
龙胜县城东园路1号
邮 编
541700
电 话
0773-7518313
传 真
电子信箱
LSWHG7518313.@163.COM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和平乡位于龙胜县城东南面,东与兴安、灵川两县交界,南与临桂县毗连。境内山岭连绵,地势较陡,最高海拔1916.4米。这里有世界一绝的龙脊梯田。
居住在龙脊周边的北壮民族的代表姓氏为廖姓、侯姓、潘姓等姓氏。据龙脊村《廖姓族谱》记载,廖姓原籍山东泰安,后于明代万历年间经广西河池、全州迁入现在住地。侯、潘两姓亦从外地迁来。
北壮服饰所用材料为棉麻丝线。龙脊一带自古就有种棉织布的习俗。人们自种棉麻,织布纺纱。自给自足的农耕社会里,可谓家家种田,户户桑麻。就在过去不远的年代,每家每户的火堂边都放置有纺纱机、织布机,妇女们在这里展示她们的聪明才智,在这里度过她们美好的农闲时光。
北壮服饰制作大多通过长辈口传身授,代代传承。北壮妇女从小就学习纺线、织布、织花、绣花、缝衣等技术。她们用辛勤的劳作装点着农耕文明,丰富着北壮的服饰文化。
三、项目说明
分
布
北壮服饰传承区域集中于和平乡的龙脊、平安、马海等村,以及金江村的龙浦、金竹、河边等屯。
历
史
渊
源
据和平乡龙脊村《廖姓族谱》载:廖姓原籍山东泰安县,后经广西河池、全州县,于明代万历年间迁入现在居地。原盛装有百褶裙,但现在已留存极少,为适应山地生活,现在的服饰为衣裤套装。
基
本
内
容
古代装:黑色头巾、黑衣(衣袖绣有两条花边,衣摆嵌花边)、银项圈、手镯、百褶裙、绑腿、绣花布鞋等。
现代装:白色绣花头巾、白衣或黑衣、黑色长裤。年轻女子两裤脚镶两道红色栏杆花边,中年配两道绿色栏杆花边,中老年配一条绿色花边。
男子古代装和现代装大致相同。男人服饰为黑色头巾,便衣布扣子,其衣扣根据年龄不同略有区别,青年人为9颗,中年人为7颗,老年人为5颗,宽筒黑色长裤。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制作服饰所用的材料为麻线、棉线。自纺、自织、自染布料。相关器具有纺线机、织布机、染布木桶等。
清代盛装服饰:花布鞋、三角绑腿、百褶裙、拼花衣、绣花胸兜、黑头巾、银项圈、银手镯、银耳环
当代服饰:布鞋、黑色栏杆裤、黑白上衣、胸兜、各色印花头巾
传
承
谱
系
代别
姓名
性别
民族
出生年月
传承方式
学艺时间
居住地
一
廖大妹
女
壮
无记载
母女
1830
龙脊廖家
二
廖艳文
1839.7
1856
三
廖呈枝
1959.9
1874
四
廖树芬
1877.1
1892
五
廖珍妹
1895.3
1913
六
廖桂珍
1917.11
1934
七
廖秀金
1940.1
1955
八
廖龙英
1965.5
1980
廖福妹
1900.11
1915
龙脊平安
陈树英
师徒
1919
白石桥顿
陈秀玉
1918.11
1932
龙脊侯家
廖秀京
1929.2
1945
龙脊
廖玉娟
1933.7
1948
侯美兰
1955.7
1970
侯玛妮
1963.4
廖华鹏
1980.3
1997
平安
代
表
性
人
廖龙英 女 出生年月 1965.5
侯玛妮 女 出生年月 1963.4
四、项目论证
主
要
特
征
北壮服饰特点主要体现在妇女服饰上,全身服饰配有头巾,衣服为对襟式,双扣,有黑色和白色,内有胸兜,青年女子为红色,中老年为蓝色,过去盛装配有黑色百褶裙,现为黑色长裤,年轻女子裤脚配两条红色花边,中年配有两条绿或蓝色花边,老年人配一条绿色花边,男人服饰原为便衣,其衣扣根据年龄的不同略有区别,青年人为9颗,中年人为7颗,老年人为5颗。
重
价
值
北壮服饰是广西壮族中具有代表性的服饰,其独特的制作工艺及独具风格的服饰搭配对我们研究北壮服饰的制作工艺、北壮民族的审美观及传承和发展有较高的价植。
濒
危
状
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传统的盛装服饰及传统制作工艺面临失传。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人们纷纷离乡离土,去到城里.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融入城市必然带来的与汉民族的同化,使得人们不再愿意去制作和穿戴手工繁复的民族服装.
图
片
五、项目管理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1、成立了北壮民俗协会,对当地民俗进行调查研究、保护传承。
2、在龙脊古壮寨建立壮族生态博物馆,对北壮民俗及北壮服饰进行保护。
3、龙胜各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积极发展旅游业,提升当地旅游民族文化含量,在旅游中展现民族文化元素,使北壮服饰这一北壮民俗文化得到活态保护。
资
金
投
入
情
1、当地政府对包括北壮服饰在内的民俗文化进行普查建档,共投入资金2万元。
2、项目申报投入资金1万元。
3、龙脊古壮寨建生态博物馆,投入资金100万元。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壮族清代服饰样式、各种银饰配件(项圈、手镯、耳环等)。
2、保护当代服饰款式。
年
计
划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2年
普查了解北壮服饰现状及其分布情况
掌握北壮服饰的现状及其分布情况
2013年
详细了解北壮服饰的内容,计定保护计划。
掌握北壮服饰的内容,落实保护计划。
2014年
通过社会教育和媒休宣传,使北壮服饰的传承后继有人,继续作为活的文化传统得到继承和发扬。
让北壮服饰在当地旅游中展现光彩。
2015年
利用节日活动、展览、
观摩、培训等形式,加深公众对北壮服饰的了解,从而加深对北壮民族文化的认识。
让北壮服饰文化渗透旅游,从而提升旅游的品味。
2016年
保护成为常态,让北壮服饰等到活态传承。
让北壮服饰文化渗透北壮民族的日常生活。
保障措施
1、政府投入资金,举办培训班,传授北壮服饰的制作技艺。
2、发动群众,争取群众支持,让龙脊、平安、金江、马海等村群众认识到北壮服饰作为传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5万元
1、用于普查建档。
2、用于举办培训班。
争取当地政府投入5万元。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