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项目代码: 11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
项目名称: 侗家三宝
项目类别: 消费习俗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主管部门: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
桂林市文化局印制
二○○七年九月二十八日
一、基本信息
属 地
广西龙胜县平等乡一带
项目名称
侗家三宝
申 报 者
吴必成、赖桂秋
负 责 人
周艳红
通讯地址
龙胜乐江乡宝赠村
邮 编
541700
电 话
0773-7513869
传 真
电子信箱
Lsxwhj.2004@163.com
所
在
区
域
及
其
地
理
环
境
1.侗家“三宝”传存在龙胜县平等乐江一带侗族地区,地处越城岭山脉,距县城约七十公里。
2.山高水陡,四面环山,动植物资源丰富,气候温和。
3.水源靠数十条大小山沟汇成溪流,往下到瓢里思陇三寨流入桑江河。
二、项目说明
类 别
消费习俗
代 码
11
分布
区域
广西龙胜乐江,平等乡的第个村民小组,凡是侗族人都会制作酸。
历
史
渊
源
传说侗家老祖宗是从远方迁来,路途中所带粮食吃完,就靠野果放盐腌吃,日久所腌吃剩下的水变酸,就用此酸水腌东西吃,味道好,且便于保存,就把此方传存了下来。如此为纪念祖先,侗家永不改吃酸习惯。
基
本
内
容
1.用糯米酒糟煮熟后与冷糯饭合好。
2.将鱼、鸭、猪肉破开去内脏洗净搓盐,烤半干,用合好的糟细抹。
3.装入桶、坛。底垫一层糟再放一层肉依次辅完,一定要压紧,桶腌的要压上大石头,用盐水盖过面层三寸。
4.坛腌保存十年左右,桶腌保存二、三十年。
制品及作品等
相 关 器 具、
主要用木桶、庞桶、陶瓷坛子,素桶腌保存的时间长。
传
承
谱
系
祖辈时已有传下来的技艺,祖母亲手传教,母亲完整的一套制作方法,母亲又传教给现代的我们。一般都是主教女儿、媳妇,边做、边讲,亲手学,听老人讲怀孕时和经期妇女不能动手,否则会做不好。
三、项目论证
特
征
1.有陶坛和大木桶腌制两种做法全程手工操作。
2.操作过程细腻,讲究,用料有比例。
3.保存时间长,适合边远山区生活消费,便于劳作饮食。
4.开坛可即食,可烤食,可锅煎食等多种烹调,有独特的各种口味。
5.是侗家酒席上必不可少的佳品,是女儿陪嫁的礼品,是送礼的上佳极品。
主
要
价
值
侗族最大的饮食特色是“侗不离酸”,而酸鱼、酸鸭、酸肉又是侗族酸菜系列中的精品。可创品牌,可医治痢疾,止泻。民族饮食文化内涵丰富,对旅游开发大有文章可做,有开发潜力,有经济效益。
濒
危
状
况
1.工序繁多,难制作,群众不便费心做。
2.材料多为购买,味不纯。
四、项目管理
管
组
织
组织名称
龙胜县文化局
责任人
县城东园路1号
资
金
投
入
情
民间私家个人投资。
已
采
取
的
保
护
措
施
1、“侗家三宝”已由平常的家用菜推广到各种酒宴席上。
2、侗家三宝已作为民族风味菜广泛应用在旅游接待上。
五、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保护高技艺老人,发挥他们传承作用,培养后人。
2.保护手工制作技术,避免失传。
3.建立专业的制作生产作坊,做出品牌。
五
年
计
划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08年
调查研究
收集全套技艺
2009年
鼓励农户广泛养殖,建立养殖基地
确保原材料供应
2010年
建立制作坊
向后人传技
保障措施
1.开展收集,调查整理全部资料。
2.向群众宣传,保护民族习惯代代传存的重要性。
3.开为培训,现场指导,全套收存,做好传、帮、带工作。
建立机制
1.成立领导机构,管理操作和日常事务。
2.建立帮传对象,结对子传交学艺。
3.支持发展“侗家三宝”制作的单位或个人。
依据说明
及 其
经费预算
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