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新闻详情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申报书-红瑶长发

  项目代码: Ⅹ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申 报 书

项目名称:      红瑶长发      

项目类别:      民俗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主管部门: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局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印制

2012年 3 月20  日

一、项目简介

长发是红瑶民族奇特的人生礼俗。长发伴随红瑶妇女一生。红瑶妇女视长发为珍宝,头发越多越长,越表示富贵和富有。

龙胜红瑶总人口13000多人,以语言上的差异而分为“平语红瑶”和“山语红瑶”。

红瑶妇女十三岁开始蓄发,头发长到一定长度剪下来珍藏。未婚的红瑶妇女不能露出头发,用自己制作的四方巾包住。已婚妇女可以将珍藏的头发和头上的长发一同盘起。浓黑厚密的长发呈盘龙状盘在头顶,被誉为“盘龙髻”,显得雍容华贵。成年红瑶女都有浓密的长发,短则70—80厘米,长则两米多长。

红瑶女十三岁开始留长发,而一生只在16岁时剪一次头发,以后至老都蓄留长发。这一次剪发,某种意义上便是红瑶妇女的成人礼。剪下的头发不能丢弃和随便处理,要交由外婆保管,待到女孩出嫁时,加在头发上一同盘起,作为随身之物带到婆家。

红瑶民族认为头发是人的精血,妇女的头发更是生命的象征。因此,红瑶妇女都十分爱惜自己的头发。每天早上起来,红瑶女的第一件事就是梳理长长的头发。梳落的头发也要一根根把它捡起,集攒起来,最后凑成一把,与原有头发一同盘在头上。

长发是红瑶民族奇特的生活礼俗。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旅游文化的挖掘,这一奇特的礼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

位于龙脊梯田山脚的黄洛瑶寨是远近闻名的长发村。被誉为“天下第一长发村”。 如今红瑶长发这种奇特的民俗文化元素为当地旅游带来了崭新的亮点,同时,蓬勃兴起的旅游也在为这一民俗文化提供完美的活态保护。

二、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

红瑶长发

属    地

广西龙胜各族自治县泗水、和平两个乡

保护单位

龙胜各族自治县文化馆

法   人

蒙呈强

通讯地址

龙胜县城东园路1号

邮   编

541700

电    话

0773-7518313

传   真

0773-7518313

电子信箱

LSXWHG7518313@163·COM

龙胜县红瑶现有人口13000多人。以语言差异而分为“平语红瑶”和“山语红瑶”。平语红瑶居住在沿河一带和半高山地带。主要分布在泗水乡的潘内、细门、周家,马堤的百湾,江底的矮岭等村。“山语红瑶”主要居住在高山,分布在和平乡的中禄、大寨、小寨、江柳等村。由于历代统治者对瑶族人民的压迫和驱赶,瑶族人民过着逃亡迁徙的生活,因而历史上瑶族成了“游耕民族”,所到之处,刀耕火种,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素有“无山不瑶”之说。

从外地迁入龙胜的红瑶多居住在东南部的福平包周围,这里海拔1916米。红瑶人民勤劳智慧,在这里开荒造田,创造了灿烂的梯田农耕文化。

三、项目说明

龙胜各族自治县和平、泗水、马堤、江底等乡。

宋代周去非《岭外代答》卷三写有:“桑江珍寨,妇人椎鬓临额,上衫下裙,斑谰勃窦,为其上认斑纹极细,俗新尚也。“宋代范成大《桂海虞衡志》也写有“瑶……椎鬓跣足,衣斑谰布褐。”周范二人所写的瑶民头发,衣服装饰与今天的红瑶装饰是一致的,说明红瑶妇女至少在唐宗时期就喜欢留长发,盘头发、结发、鬓发至今已有千年历史。他们原先住在桑江两岸以后才逐步迁移到福平包周围。红瑶女从十三岁开始蓄发,长到一定长度后可以剪下长发珍藏,等到三十岁左右,已育孩的红瑶嫂可以将头上长发和珍藏的长发一同盘起。她们视头发如珍宝,把它当作宝贵的象征。因此,头发越多越好,越多越表示富有。

红瑶长发的基本内容一为留发,二为护发、洗发。瑶家姐妹视发为宝,一辈子只剪三次头发,而且从不扔掉,把所有的头发和已经剪掉和平时自然的头发洗净后缠在头顶上,没结婚的女孩是不能把头发露出来的,用三角巾包住。已婚妇女会在额头上用头发打上一个结,很独特地显示自己的身份。

红瑶妇女一生只在16岁时剪一次发,以后至死都蓄发。老辈人说头发是人的精血,尤其妇女的头发更是生命象征。红瑶女到了16岁剪一次发,是说红瑶少女到了16岁便可以参加社交,谈情说爱了,剪发不能丢弃和随便处理。剪下的头发一般由外婆保存,等姑娘出嫁时,要加在姑娘的长发上盘在头上,作为嫁妆带到婆家。大致是未嫁时梳平头,用头巾包起,任何人不向观看自己的头发,结婚后,才改梳盘龙鬓,也就是周去非和范成大所说的“椎鬓”红瑶妇女留长发出了名。她们头发短则70—80厘米,长则两米多。位于和平乡龙脊梯田脚下的黄洛村更成了远近闻名的长发村,登上了基尼斯世界纪录!黄咯村只有56户,人口不足2000人,然而妇女头发100厘米以上的就有60多人,最长的达208厘米。一批爱美的瑶嫂还多次走南闯北,到北京、香港、澳门、桂林、衡阳等地展示过她们的长发呢。

相关制品及其作品

红瑶妇女护发洗发都有自己的祖传秘方。她们家家的火塘边都有一个陶罐,把淘米水倒入,然后让它在罐里发酵,经过一段时间后,就成了她们独特的洗发护发素。晴天她们用自制的洗发胶洗完头后,不急于冲洗,而是让它们停留在头上半个小时以上,然后再到山泉边冲洗,让清风自然吹干,然后再梳好,盘成发髻。

群体性传承。

四、项目论证

1、红瑶长发,红瑶嫂爱美,除了有一身斑谰多彩的红绣衣和百褶裙之外,她们都喜欢留长发,最长的达2.2米,长发乌黑浓密。吴转圈状盘在头顶。

2、都是红瑶嫂自己的头发。有的是有生以来所有的头发。

3、原生态的生活环境,原生态的生态方式,造就独特的养发、护发秘方。

1、1990年全国人口普查有瑶族人口213.7万人,而红瑶均居住在龙胜境内,人口不足2万人,红瑶妇女的衣裙、长发最美,最有特点和代表性,是一个标本式的民族,应予以及时保护。

2、殿示红瑶民族,独特的审美习惯。以头发为美,以长发为宝,长发象征富有、富贵。

3、展示红瑶民族独特的生活习惯。留长发、梳长发,是红瑶女生活中的规定活动,是每天必须做的事情。红瑶妇女集体到河边、海畔洗发、护发为红瑶民族生活增添情趣。

1、红瑶人口不多,加上一部分瑶族姑娘外嫁,人口呈下降趋势。

2、在市场经济体制下,青年妇女忙于经商挣钱,没有时间学习刺绣。

3、随着城镇化加快,部分瑶族妇女进到城里。城里生活节奏加快,难以保持留长发的习俗,这种传统的生活习俗大致已被汉族同化。


五、项目管理

1、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已在和平乡、泗水乡开设了黄洛瑶寨、细门瑶寨、白面瑶寨等三个旅游山寨,通过旅游、节庆、歌舞和大型社会活动,广泛开展长发展示活动,把长发展示与民族旅游结合起来,同时着手调查研究发长护养方法,今后将建立保护红瑶长发的专门机构,多渠道让红瑶妇女展示她们的长发,树立自信心,保持爱发护发的爱美之心,并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提高长发知名度,使广大红瑶妇女认识长发的必要性,促成后辈瑶族妇女一如既往蓄留长发。让长发文化发扬光大。

2、2000年,龙胜县和平乡黄洛村已向上海基尼斯总部成功

申报长发村。

申报长发村。  

1、自1994年起,县财政每年投资5—20万元连续举办7届红衣节,4届龙脊旅游金秋节,这些节日对于促进民族旅游业有十分重大意义。节日上的展示,对于促进瑶族妇女长发的保养意识有重大促进作用。

   2、和平金坑,黄洛一带都投入8万元举办有晒衣节,粽粑节,瑶民们已知道通过红瑶服饰和长发展示来发展旅游和经济。

六、保护计划

保护内容

1、保护红瑶长发民族习俗。

2、保护洗发护发的传统技艺。

时  间

保护措施

预期目标

2012年

通过普查了解红瑶长发的现状及分布区域

掌握红瑶长发的现状及分布区域。

2013年

用文字、录音、录像等手段,对红瑶长发进行真实、全面、系统的纪录,并进行保管。

保管好收集整

理好的资料。

2014年

通过社会教育和媒介宣传,使红瑶长发的传承后继有人,让红瑶长发在瑶族人民生活中得到活的保护。

让红瑶长发与旅游相结合,提高旅游的文化含量。

2015年

利用节日活动、展览、观摩、培训等形式,加深公众对红瑶长发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红瑶文化。

通过活态保护,让人们理解瑶族文化。

2016年

让红瑶长发这一民俗文化得到永久传承。

采取切实措施,保证红瑶长发得到传承。

保障措施

1、对“红瑶长发”进行普查建档,做好资料记录。

2、通过媒体宣传长发文化。

3、政府给予扶持,通过与旅游相结合进行活态保护。

经费预算及

其依据说明  

经费预算

依据说明

地方配套资金

每年需保护经费

15万元

组织开展长发宣传和长发展示活动

5万元

备注

在线客服
 
 
 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 :8:30-17:30
周六至周日 :9:00-17:00
 联系方式
邓馆长:07737512218
邮箱:942340339@qq.com